当前位置: 首页>>法治茂南
法治茂南
轻信升学“门路”,当心钱财两空
时间:2025-06-12  作者:  新闻来源: 【字号: | |

每逢升学季,孩子上学的事儿就成了家长们的心头大事。部分家长深信进入名校才能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为此不惜多方奔走。一些不法分子正是抓住这种心理,打着“有门路”“认识领导”等幌子骗取信任,精心设局敛财。这种骗局不仅“伤财”,还耽误孩子正常入学。

近期,我院办理的一起诈骗案,就有家长深陷升学骗局,被不法分子骗取了钱财。

案情回顾

2023年7月的一天,被害人杨某想帮其儿子办理茂名市某中学的入学手续,因非本地户口无法办理,通过他人介绍认识了“有门路”的被告人徐某。所谓“有门路”的徐某告诉杨某可以帮其办理该中学的入学手续,但是需要支付手续费,并以成绩太低、学分不够需要请领导吃饭等理由为由,诱骗杨某不断转账,杨某信以为真继续付款。8月底,在杨某多次催促下,徐某推送了其本人微信小号给杨某,谎称该微信是教育部门某领导,并使用该微信号应付杨某,以此为拖延。开学前夕,杨某依然没有收到儿子被录取的消息,徐某谎称退钱继续拖延。后徐某将接收杨某钱款的微信号及用来冒充教育部门领导的微信小号注销,并停用了用来联系杨某的电话号码。9月2日晚上,杨某无法联系上徐某,才意识到被骗了,遂向公安机关报案。被害人杨某前后共被骗10400元。无独有偶,2023年7月至8月期间,被害人郑某被徐某以同样的“套路”诈骗了8500元。

2025年1月17日,我院以徐某涉嫌诈骗罪向法院提起公诉。2025年4月16日,法院以诈骗罪判处徐某有期徒刑一年一个月,并处罚金5000元,对被告人徐某诈骗的违法所得18900元予以追缴没收,上缴国库。

检察官说法

01、 升学骗局常见套路:

不法分子专盯着急让孩子上好学校、舍得为孩子花钱的家长,往往伪装成“教育局长”“招生负责人”或者谎称“认识领导”“有门路”,在微信或者熟人那里放话,承诺说“办不成包退钱”。家长一听能花钱搞定学位,又觉得有“包退”保底,就容易上钩。等家长催问,他们就推三阻四不还钱,或者只还一小部分,家长辛苦攒的血汗钱就这样打了水漂。

02、如何预防:

一是坚持依法依规择校,认准官方信息源。公办学校入学政策公开明确,相关信息务必通过教育部门、学校官方平台等权威渠道查询核实,始终保持高度警惕,谨防落入升学陷阱。

二是强化法治维权观念,提升风险防范能力。家长应增强识骗防骗能力,学会保留证据,现金支付最好有照片为证或者第三人见证。若不慎受骗,务必妥善保管聊天记录、转账凭证等关键证据,并立即向公安机关报案。

03、法条链接: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 “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